段显LCM液晶模块常见的功能性不良分析步骤
我们在液晶模块生产中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功能性的不良现象,也被称为显示区电性不良现象,其中包括原材料的不良和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当我们去分析这些不良现象时,如果没有掌握产品的结构和属性,经常会花费大量时间去找原因,导致产品的一次性通过率和返修效率慢。
段显LCM液晶模块电性不良现象通常有以下几种:缺画、异常(包括闪屏)、暗笔、显示不均匀、无显,我们在面对这些不良现象的时候不能盲目地去找原因,需要通过不良现象精准找到对应的控制区域。这些不良现象来源于三个方面:1、原材料;2、COB贴片或邦定IC;3、LCD的焊接(烙铁焊或者波风焊)。缺画如图:

图1为竖条缺画,这种情况我们用肉眼检查贴片IC左边竖条管脚和PIN脚是否有虚焊或漏焊,发现补焊即可,不需要去看IC的横条管脚。
图2为横条缺画,这种情况我们用肉眼检查贴片IC上横条管脚和PIN脚是否有虚焊或漏焊,发现补焊即可,不需要去看竖条管脚。
如果因为IC管脚比较密集,对应线路重新拖焊即可。当然也存在来料LCD缺画的现象,这种情况在现代的LCD生产过程中都能控制在0.2%之内。排除以上现象还未能恢复正常,即可判断为LCD来料缺画,重新更换LCD即可。异常:如图

如果是贴片IC,这种异常现象只有一种可能,就是IC管脚或者LCD的PIN脚短路导致的,所以当发现图1、2现象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目测检查,如图3、4,发现短路现象,重新拖焊即可。
如果是邦定IC,先目测检查LCD的PIN脚,如果PIN没有短路现象,只能用万用表测量邦定IC的线路,阻值发生变化的IC管脚即短路。这种IC短路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COB的生产过程为全测工艺,有类似不良在前端能发现。
暗笔和显示不均匀,通常为来料LCD不良,这种现象直接更换LCD即可,因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不会因为制程导致这类现象的发生,我们可以排除掉。
无显:如图

无显,通常指在通电后LCD屏不显示,但是背光能亮,如图1。这种现象有三种可能,如图2标注,我们可以用目测检查以下三点:1、驱动IC的驱动管脚是否有短路或损坏;2、电源IC是否有短路或损坏;3、对比度电阻是否有破损或掉落;
总结:当你对产品的结构和属性了解之后,通过不良现象迅速找到相应的位置,从而提高对不良品判断的准确性。当然我们在液晶模块组装生产制造过程中尽量避免人为的制造虚焊、漏焊、连锡、高温烫伤、损坏元器件等,需要严格按照作来指引焊锡和过波风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