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屏企业巨亏给国内8.5代产线带来阴霾
在一段时间后,国内将出现5条高世代LCD液晶面板线近几个月,国内液晶屏的连番动作让国人很是高兴了一把。多年来液晶面板市场都被日韩企业和台湾地区控制,LG、三星、夏普、友达、奇美几家加起来占据了超过95%的绝对份额。作为液晶领域占据7成以上成本的核心部件,因此掌控面板领域可以说就掌握了液晶领域的产业链的关键。
这份乐观没持续多久,近期液晶屏届一系列事件给LCD面板市场带来了几分阴霾。集体巨亏之下,LCD面板企业们的神经越绷越紧。
在面板需求放缓、价格持续下滑的惨淡前景下,中国高世代LCD液晶面板(32英寸以上的大尺寸)项目陆续叫停。厂LGDisplay宣布无限期延后广州8.5代线,而苏州三星7.5代线及友达昆山8.5代厂,至今也未有实际建设。
LGD在财报中指出,产品价格已跌破现金成本,毛利率仅剩2.9%,由于大尺寸LCD面板需求疲弱,LGD在韩国新的8.5代线投资将延到2013年,广州的8.5代线开工日程更是无限期延后。另一方面,台资巨头奇美也将今年的资本支出减半,从1000亿元新台币降到500亿至600亿元新台币,并推迟成都8代线运作。
我们的调研显示,由于面板价格持续下跌,LGD已连续四个季度陷入亏损,单季亏损高达约6亿美元;友达光电第三季度亏损额也增至5.24亿美元。而飞利浦、以及松下索尼等老牌日本彩电品牌的亏损甚至转让,加上韩企在国内的LCD液晶面板线的停工。
11月1日,从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获悉,在昨天该公司2011财政年度上半年(4~9月)业绩说明会上,松下电器首次对外宣布:针对LCD液晶屏整体事业,将会向非电视用途大幅转换;而松下在日本茂原县的液晶面板工厂目前处于停产状态。
传闻称,松下拟出售茂原工厂。日本产业革新机构、索尼、日立和东芝(微博)控股的JapanDisplay公司有意接手该工厂,并且已经与松下开始接触。
因电视用LCD面板市场状况恶化,松下生产LCD液晶屏电视面板的姬路工厂计划在2012年春天将部分产能转为生产收益性较高的平板电脑用中小尺寸面板,预估该部分产能将占姬路工厂产能的一半。
在松下“断臂”关停多家面板厂消息还在消化之际,另一家日企巨头索尼也交出了一份亏损成绩单,不得不通过下调销售目标等举措力争在2013财年实现电视业务盈利。而包括飞利浦在内的欧美企业虽已无心在电视业务上恋战,但由于环境不好,剥离都变得异常艰难。
11月7日,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宣布和冠捷科技集团签署协议,将其电视机业务转移到双方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冠捷成为控股股东,拥有合资公司70%的股份,飞利浦则拥有30%。 巨亏之下飞利浦终于决心要与彩电业务说“再见”。
华星光电8.5代LCD液晶面板项目正式投产、而同时友达昆山第8.5代LCD液晶面板生产线获批,加上已经投产的京东方8.5代线、已经动土的三星7.5代线和原本即将动工(现在已停)的广州LGD8.5代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