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与日韩系企业液晶面板模块的争夺战
发布来源:www.xyhlcd.com 发布时间:2013-6-17
和大多数产品一样,在显示屏领域,技术才是立企之本。转战白电、以价换量、政策补贴等策略对黑电的发展并不能左右大局。尽管近年来中国黑电行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和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贴牌生产仍然是“中国制造”普遍的生存模式。很多高端产品表面上由中国生产,其实核心技术大多来自国外。国内黑电企业已经越来越不能忍受一再不能兑现的年度销售目标和被持续低估的股价。技术升级、进行结构性调整正成为企业的“救命稻草”。
随着日系衰退、面板国产化完成、电子商务大发展、房地产业开始进入回暖期、城镇化的速度加快,以及乐视、苹果等企业对黑电业务的开拓产生的“鲶鱼效应”,国内黑电整体表现出集群化增长的良好态势。
TCL集团近日也发布销售数据,凭借技术升级的LCD显示屏电视,2012年,TCL全球销量达1578.10万台,跻身全球彩电销量前三,与三星、LG并列全球彩电业三强,这也是中国彩电企业首次冲入全球液晶彩电第一阵营;康佳从年初推出“同步云”差异化战略以来,凭借双通道、超高清等产品技术创新,实现全年液晶屏电视增长110万台,销售额增长15个亿,稳居国内家电行业第一阵营;创维致力于推出酷开智能3D电视,主打“智能3D引擎”和“不闪的3D”。目前,3D、智能等无疑代表了电视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为了改变低毛利的状态,黑电企业开始利用网络及电子商务带来的机遇,蜂拥引入3D、云技术,以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电视需求疲软,最核心的上游配件液晶面板模块供过于求,价格大幅下滑,使依赖面板业务的日系企业均遭受痛击。以夏普公司为例,其液晶屏电视和液晶面板模块的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60%左右,当需求下降时,巨亏随之而来。
从2001年起,京东方在上市十年累积亏损超过70亿元,虽然现今京东方液晶面板模块生产线,出现了好转的拐点,但一时难以改观被动局面。在京东方、长虹、华兴光电等国内彩电企业,还没有在面板突破时,韩国三星、LG等六家企业更是合谋操纵液晶面板模块价格,在中国大陆实施价格垄断行为,在面板这一块吃掉中国彩电整机厂家的大部分利润。
初期价格战,让国产彩电将半壁江山从洋品牌中夺了回来。但之后爆发的大规模价格战,呈现出只要有一、二家企业的彩电降价,其它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企业都会“拼死”跟进的怪状。现在,利润和成本两根摇摇晃晃的“柱子”,已经无力支撑展开“价格战”的“擂台”。但是,价格战依旧在上演。特别是LCD显示屏产品向LED积极升级成为争夺平板电视的兵家必争之地,外资品牌迅速渗透中国并发起一波波降价潮,市场份额被蚕食,整个平板电视的产品毛利率被速拉低。康佳、海信、TCL、长虹等在内的国产品牌去年利润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拖累。最让黑电业“受伤”的是价格战,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可以说是加速行业步入微利的“推手”。中国彩电市场的价格战由来已久,1989年,长虹发起第一波价格战,成为赢家。